姐妹花 治胸痹者,必察险阻:胸闷非独心脉,中焦痰气、大气下陷都可为患

姐妹花 治胸痹者,必察险阻:胸闷非独心脉,中焦痰气、大气下陷都可为患

女姐妹花,24岁。

主诉:胸闷心悸,乏力半月2024.06.19就诊。

现病史:半月前运行胸闷,欲吐,打嗝后嗅觉心仪,心悸,心慌,乏力,动则加剧。

无胸痛,鼻塞流涕,口干,当作凉,汗出少,无怕风怕冷。

大便次数多,逐日4-5次,不可形,心烦,入睡慢。

舌淡润,舌胖大,苔白,脉千里细。

既往史:早搏病史。

处方;桂枝30g,炙甘草15g,龙骨30g,牡蛎30g,茯苓75g,薤白30g,瓜蒌子30g,黄芪30g,升麻3g,北柴胡3g,仙鹤草75g,党参15g。

中药5剂,1剂服2日。

2024.07.01二诊:

刻诊:服药后胸闷消弱,欲吐,打嗝后嗅觉心仪,心悸,心慌,乏力,动则加剧,无胸痛,鼻塞流涕,口干,当作凉,汗出少,无怕风怕冷,大便次数多,逐日4-5次,不可形,心烦,入睡慢,舌淡润,舌胖大,苔白,脉千里细。

处方:桂枝30g,炙甘草15g,龙骨30g,牡蛎30g,茯苓75g,薤白30g,瓜蒌子30g,黄芪45g,升麻3g,北柴胡3g,仙鹤草90g,东谈主参15g。中药5剂,1剂服2日。

2024.07.17三诊:

刻诊:服药后胸闷消弱,下昼时胸闷加剧,晚上世俗有恶心欲吐的情况,打嗝后胸闷消弱。

无胸痛,无嗳气,无嗳酸,无胃胀,无胃痛,口干,无口苦,心悸,心慌,乏力,动则加剧,鼻塞流涕,遇风加剧,当作凉,汗出少,大便次数多,逐日4-5次,时干时溏,无腹痛,心烦,入睡慢。

舌淡润,舌胖大,苔白腻,脉千里细。

处方:旋覆花 30g 布包煮,赭石 15g,东谈主参片 20g 另外炖,姜半夏 30g,大枣 15g,炙甘草 15g,陈皮 15g

中药5付,每天一剂,分日夕2次服,水煎煮600ml,温服。

2024.07.22四诊:

刻诊:服药后胸闷稍消弱,下昼时胸闷加剧,打嗝减少,恶心欲吐减少,打嗝后胸闷消弱,无胸痛,无嗳气,无嗳酸,无胃胀胃痛,口干,无口苦,心悸,心慌,乏力,动则加剧,鼻塞流涕,遇风加剧,当作凉,汗出少,大便次数多,逐日4-5次,时干时溏,无腹痛,心烦,入睡慢,舌淡润,舌胖大,苔白腻,脉千里细。

处方:旋覆花 30g 布包煮,赭石 15g,东谈主参片 20g 另外炖,姜半夏 30g,大枣 15g,炙甘草 15g,陈皮 15g炒瓜蒌子30g,薤白30g,枳实20个,桂枝30g,仙鹤草75g

中药5付,每天一剂,分日夕2次服,水煎煮600ml,温服。

2025-2-8刻诊:服药后上症已。

1. 初诊至二诊:固本温阳,升提中气

症状焦点:胸闷、心悸、乏力、便溏,舌淡脉千里。  

中枢病机:心阳虚为本,痰浊痹阻胸阳,中气下陷为标。  

诊治逻辑:  

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:急温心阳,沉着激情,针对心悸、当作凉。  

升陷汤:黄芪、升麻、柴胡升提下陷之气,改善动则气耗。  

茯苓、仙鹤草:超大剂量健脾渗湿,止泻固脱,茯苓“利小便”以实大便,仙鹤草补虚禁止,针对便溏日行数次。  

退换要津:二诊将党参换为东谈主参,增强补气之力;

黄芪、仙鹤草加量,强化升提与固摄,体现“虚则补之,陷者举之”。

2. 三诊至四诊:转调中焦,降逆化痰  

症状演变:下昼胸闷加剧、夜间欲吐、苔白腻,辅导痰饮上逆。  

中枢病机:痰气交阻中焦,胃虚气逆,升降失常。  

诊治逻辑:  

旋覆代赭汤:

旋覆花降气消痰,代赭石重镇降逆,半夏化痰和胃,东谈主参、大枣、甘草补益胃气,规复中焦升降。  

加枳实、瓜蒌子:三诊后痰浊未净,加入枳实“破气消积”(《本经》言“除寒热结”),瓜蒌子“主胸痹”,增强化痰散结之力。  

退换要津:四诊保留旋覆代赭汤基础,加入桂枝、薤白通阳,仙鹤草补虚,酿成“降逆化痰+温通胸阳”的立体治法。

药物剂量与《神农本草经》的当代活用

1. 茯苓75g与仙鹤草90g

经典依据:《本经》载茯苓“主胸胁逆气”,仙鹤草虽未见于《本经》,但其补虚止泻之功契合“脾主运化”表面。  

当代道理:  

大剂量茯苓(50-100g)可显耀利水渗湿,改善脾虚泄泻;  

仙鹤草(30-100g)补气止血,民间称“脱力草”,针对乏力、便溏效佳。  

需配伍甘草、大枣等护胃,防渗利过度伤阴。

2. 桂枝30g与半夏30g 

经典依据:桂枝“主上气咳逆”,半夏“主伤寒寒热,下气”。  

配伍深意:  

桂枝量大可温通心脉,散胸中寒凝;  

半夏30g为经方常用量(如小青龙汤),燥湿化痰力专,配生姜、甘草可制其毒性。  

从经典到临床的想维跃迁

1. 动态辨证的贤达  

初期“心阳虚+中气陷”以温阳升提为主,后期“痰气逆”转攻中焦,体现“病变治亦变”的天真性。

如《伤寒论》云:“不雅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”

2. 升降同调的奥密  

升陷汤(升清)与旋覆代赭汤(降浊),暗合“脾升胃降”之枢机。

正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所言:“大气一溜,其结乃散。”

3. 攻补兼施的均衡  

仙鹤草、东谈主参补虚,旋覆花、枳实攻邪,幸免一味壅补或峻攻。

此即张景岳“攻补先后,贵在切机”之体现。

归来与启示

1. 病机交汇的破解之谈  

本案心阳虚、中气陷、痰浊逆共存,诊治需分档次:

先稳心神、举大气,再化痰瘀、调升降。

犹如治水,先固堤(温阳),再换取(化痰),终导流(降逆)。

2. 经典药性的当代蔓延  

如代赭石《本经》言“主腹中毒邪”,扩充为降胃逆;

柴胡“推陈致新”用于升清,体现以经典为根,临床为用的想维。

3. 剂量与疗效的辩证推敲  

大剂量茯苓、仙鹤草针对毅力性便溏,解说“有故无殒”之理,但需严格辨证,中病即减。

4. 治未病的远期考量  

患者年青,早搏史辅导心阳素虚,愈后宜便服桂枝甘草汤合四正人汤,温心健脾,防痰浊复聚。

临床箴言

治胸痹者,必察险阻:胸闷非独心脉,中焦痰气、大气下陷都可为患。  

忘忧草社区在线播放

用药如用兵:升提与降逆并施,补虚与攻邪共举,方为制胜之谈。  

经典为体,履行为用:深究《本经》药性,融通古今,方能于复杂病证中鸿篇巨制。  

此案号称“心脾同调、升降并治”之典范,示东谈主以“病机分层破解,方药随证流转”的中医临证精髓。

林佳明,主任医生

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生。

包涵加我微信姐妹花,全部交流学习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行状,通盘推行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推行,请点击举报。